王近山是我军著名的将领,战功卓著,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,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和公安部副部长。上世纪60年代,他因坚持与妻子离婚,遭到严厉处分,不仅被撤销职务,还被开除党籍,随后被调到黄泛区一个农场任副场长。
王近山出身艰苦,13岁时便在地主家当长工,农活样样精通。到了黄泛区农场,他干起活来游刃有余,无论什么活儿都难不倒他。为人温和,没有一点架子,因此深受农场干部和职工的爱戴。那年农场苹果大丰收,原本是件喜事,但因当时运动已经展开,许多地方铁路运输中断,苹果根本无法及时运出。农场没有冷库,也无保鲜设备,苹果若不能尽快送走,势必腐烂,职工们几个月的辛苦付出都将付之东流。场长无奈之下找到王近山,希望他能想办法解决运输难题。王近山见情况紧急,决定亲自进京求助老战友。他见到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,毫不客套,直截了当地说:“老战友,我凭这张老脸拜托你帮帮忙,把我们农场的苹果运出去,否则全都烂了,这可是职工们的心血啊!”王震爽快答应,调动资源帮忙协调,最终使苹果顺利运出。此举令农场职工们感激不已,王近山也因此赢得了极高的声誉。
当年冬天,农场放映了抗美援朝经典电影《上甘岭》。这场战役的主力是志愿军第三兵团,李德生的12军和秦基伟的15军均隶属于该兵团。彼时王近山正是第三兵团代理司令,亲自指挥了这场激烈的血战。美军虽使出浑身解数,依然未能攻下上甘岭,范弗里特精心策划的“摊牌行动”彻底失败。这场战役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,美军从此再未对志愿军发起营以上规模进攻,最终不得不签署停战协定。作为主战指挥者,王近山深知胜利的来之不易,许多战友用生命换来了胜利。电影放映时,他回想起那段峥嵘岁月,怀念牺牲的战友,情绪激动,泪水涌出,最终中途退场未看完影片。
展开剩余48%在农场工作多年后,这部电影唤醒了王近山的军旅情怀,激发他重返部队、继续为国效力的决心。于是,他写信给昔日上级许世友,表达自己身体尚好,依然渴望重回军营,随老上级征战沙场。许世友对他的军事才能十分认可,钦佩他不怕牺牲的作风,也为他的境遇感到惋惜,决心帮助这位老部下。
不久,许世友进京参加会议,借机向毛主席提及:“王疯子在战争年代能打胜仗,但如今日子难过,请主席过问一下。”毛主席对王近山并不陌生,早年八路军韩略村伏击日军一战,王近山率部歼敌百余人,其中包括多名高级军官,战果显赫。毛主席对他敢打敢拼的精神极为欣赏。听闻王近山的困境,毛主席颇为同情,同意其复出,并问许世友安排何处工作。许世友毫不犹豫回答:“让我来带他!”不久,王近山接到通知,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。
许世友的女儿许华山回忆,那天下午她回家时见父亲陪王近山在院子散步,父亲笑着介绍:“这是你王近山叔叔,今晚你得好好敬他一杯酒。”接风宴上,许华山照办,没想到王近山豪爽地提出连干三杯,这令许华山颇感意外。许世友豪迈一挥手,大声喊“干!”许华山喝完三杯后嗓子火辣辣的,原以为王近山是个豪饮者,几天后才知道他平时滴酒不沾。她后来在李文卿办公室见到王将军的儿子曼曼,听他笑说父亲回家后吐了半夜,这才明白王近山三杯酒纯属对许世友的感激之情。
四年后,八大军区调整,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,王近山继续留守南京军区,任副参谋长。后来王近山因病住院,经诊断患胃癌。许世友得知后十分挂念,多次派秘书马寿生前去探望。1978年,王近山将军病逝,年仅63岁,留下无尽怀念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